.jpeg)
/存在之藝
這是一個極簡且抽象的空間,「存在之藝」是一場關於自我探索的冥想,靈感來自存在主義的主題,以及在一個分裂且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尋找意義的旅程。這一區域邀請參觀者直面存在的根本問題:「我在這個世界中是誰?」 它並非關於尋求明確的答案,而是關於擁抱「存在」的過程,真實、不完整,且深具人性。
身份的本質不斷變化,而記憶往往支離破碎。本區聚焦於您、您的思想,以及您在當下的位置。這是一個將「存在」本身作為問題與答案來讚頌的空間。透過反思與互動,參觀者被鼓勵欣賞不完美之美,從片段中找到意義,並將「存在」的行為視為一段深刻且具有轉化力量的體驗。
《回憶之牆》
在這個裝置藝術的中心,一部復古電話靜靜佇立,邀請你記錄生活中的片段——無論是快樂、悲傷、憤怒或興奮的情感。在電話背後的牆面上,滿是便利貼,每張便利貼上都附有一個QR碼,掃描後即可聆聽他人分享的記憶與故事。
這個互動空間將記憶轉化為一幅不斷生長與演進的織錦。透過錄下你的故事並傾聽他人的心聲,個人的經歷與集體的共享情感得以交織。探索的過程中,你或許會發現意想不到的連結,與陌生人情感共鳴,感受彼此生命的交集。
故事之牆 不僅僅是一個展示,而是一個隨著共享經歷與敘事而演變的有機存在。當你錄下自己的聲音,或帶走一張便利貼作為紀念,也成為了這段集體旅程的一部分,將個體的片刻融入豐富多彩的人類故事織錦之中。


《破碎之美》
站在一面由破碎鏡片組成的牆前,碎裂的倒影讓你重新發現自己。每一片鏡片都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,彷彿一個身份交錯的萬花筒。
這個裝置邀請你停下腳步,進行字面和隱喻上的反思。破碎的鏡子象徵著記憶和自我感知的脆弱,提醒我們這兩者往往是不完整的、扭曲的、主觀的。通過拍攝照片,你捕捉到屬於自己的獨特視角,將這些碎片轉化為你的記憶。
在這裡,記憶成為自我的一面鏡子,裂縫與扭曲中蘊藏著美感。鏡裏的影像提醒我們不 完美是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,正是在這些碎片之中,我們找到意義。

《人機之間》
踏入這片感官的過去,透過 Playtronica 的 Playtron 技術,讓舊香港的物件因觸碰而重獲生命。這些來自另一個時代的日常物件,透過聲音與您的身體產生連結,讓它們的故事與情感得以重現。
觸碰與聲音的交織,創造出一場記憶的交響曲,將懷舊情感與創意融合在一起。這件裝置的核心是一張80-90年代香港風格的家用餐桌——餐桌作為連結的象徵,喚起了與共享餐食相關的情感:溫暖、愛,以及記憶的片段。
在這個佈滿舊物的溫馨空間中,家庭的身影清晰可見,甚至還有孩子的參與。每一件物品都擁有獨特的聲音,喚起您對那段集體記憶或個人回憶的共鳴。更令人驕傲的是,這張餐桌本身由我們的學生親手製作,承載著傳承與創造的意義。
透過與這些物件的互動,您參與了一場回憶與重構的過程。過去的回聲與當下的脈動交織,邀請您反思記憶的脆弱性與重生的可能性。這個裝置提醒我們,記憶不僅僅是回首過去,更是一種創造的行為。當您觸碰這些遺忘的片段時,您正在將它們轉化為新的形態,編織進今日的節奏中,讓過去與現在相融共鳴。